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
利用?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结合GPT-4.0和AI大型模型,?提供专业的在线预测与查询服务?,专注于创新算法和深度研究,成为全网最精准的查询平台姜鸣谈《威宣渤海》|甲午战争的珍贵视觉文献记录
《威宣渤海:清末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姜鸣主编,故宫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333页,156.00元
历史研究中,除了进行文字史料文献的收集和考订外,视觉文献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视觉文献包括绘画、摄影和影视,十九世纪中叶摄影技术发明之后,成为记录时代变迁和事件发生的重要工具,与绘画相辅相成,可以为后代保留下珍贵的历史画面和细节。
1886年5月,醇亲王奕譞出京巡阅北洋海防,在清末政坛是一件罕见大事。在经历了1884年“甲申易枢”的政局变动和中法战争的马江之战、石浦之战后,如何建设海军、加强海防、抵御列强的海上侵略,成为清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小生长在宫廷和王府中的醇亲王,虽然曾经主管神机营,此时又总理海军衙门,其实对于新式军舰、炮台、海军基地、军事院校、军火工厂都没有亲眼目击过,缺乏直接感受,所以在北洋大臣、海军衙门会办大臣李鸿章的策划下,安排了这样一次活动。巡阅也受到慈禧太后的高度关注,她派出总管太监李连英随行,还要求将相关巡阅资料送进宫中供她阅看。
于是,此行就破天荒地安排了摄影师梁时泰和来兴克随行,拍摄下醇亲王、李鸿章等大员的个人形象和观看到的场景,以及外事接待、军队操练,还有醇亲王手下的主要助手、幕僚、随员和太监的肖像。这些人物,比如海军衙门会办大臣善庆、海军衙门总办章京恩佑、山东巡抚张曜,重要的淮军将领提督李长乐、周盛波、宋庆、唐仁廉、徐邦道、左宝贵,总兵丁汝昌、叶志超、罗荣光,李鸿章的主要幕僚下属周馥、袁保龄、刘含芳、罗丰禄、盛宣怀、张翼、潘俊德、吕耀斗、杨宗濂等等,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是甲午战争中海陆军的指挥官,或者与旅顺军港建设、中朝关系有密切关系,都在这次摄影活动中难得地保留下形象。在甲午战争中承担保卫任务却弃守旅顺而逃的黄仕林、龚照玙,一直受到大连人民的痛恨,这次也在书中首次见到他们的真容。一些以往已经发表或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其实最早的出处就在这次巡阅时拍摄的,这样就使我们在一百三十八年之后,对于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了直观的了解。
故宫收藏的《王大臣官弁亲兵照相》题签
左: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譞;右: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此照首发)
左:淮军将领、湖南提督周盛波(此照首发);右:淮军将领,提督黄仕林 (此照首发)
左:统领北洋水师天津镇总兵丁汝昌;右:统领南洋水师总兵吴安康(此照首发)
左:后来在甲午战争中弃守旅顺基地的龚照玙(左,此照首发);右:随行画家庆宽和金如鉴
奕譞、李鸿章、善庆、丁汝昌与英国海军提督哈米敦合影
还有天津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师生的照片、阅兵时马步队的列队照片、旅顺口海军大坞和黄金山炮台早期建设的照片,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海军起步时的珍贵痕迹。摄影术发明之后,主要是外国人在使用。中国官方大规模记录自己的活动,此为首次,可谓开创性事件。
天津水师学堂学生持枪列队(此照首发)
另外,随行画师庆宽和金如鉴,也用手中画笔,画下阅兵舰艇在旅顺、威海、烟台的排兵布阵,威海湾、刘公岛的地形地貌和“定远”舰、“海晏”轮的彩色形象。这些资料,大大拓宽了后人对那个时代的直观了解,也是激起我对于这个课题关注和兴趣的缘由所在。
《渤海阅师图》之《阅师纪程》
《渤海阅师图》之《海军布陈》
《渤海阅师图》之《兵船悬彩》
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课题,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三十余年来,我们顺藤攀缘,最后收获丰盛,令人目不暇接。回想起来,我在1987年第4期《紫禁城》杂志上,读到李国强《宫藏旧照:奕譞照片八帧》,其中涉及巡阅海防的有三帧。我曾选用其中醇亲王、李鸿章、善庆三人在天津海光寺行辕的合影,用在1991年出版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首页插图,这张照片在当时是首次发布。2002年,我在故宫博物院编的《清史图典》中,看到彩印的《渤海阅师图》册十幅图版,只是尺幅较小。不久,陈悦在为山东威海收集“定远”纪念舰史料时,获得该图册的电子扫描文件,画面就看得很清楚了。后来在《故宫文物月刊》上,我拜读了周维强先生的大作《渤澥乘风:醇亲王海军大阅与巡阅北洋海防图》,获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巡阅北洋海防图》。几乎同时,故宫出版社发行了《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系列明信片,其第八辑“清末官员”的出版说明中介绍,是选用了宫中收藏的《王大臣官弁亲兵照像》册中的十二帧照片。在随后出版的《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宫廷人物》图册中,又公布了一些照片。当时虽然只是将其定为官员照片,而我确信,这些都是醇亲王阅兵时所拍摄的。我与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王志伟联系,约定寻找和发掘更多的资源编成图册。
《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清末官员》明信片
不懈的寻找颇有成效,在王志伟的努力下,故宫博物院的图像档案资源被认真检索了,又从日本宫内厅档案和法国国防部档案馆中找到一些照片,从而使得本书图片内容丰满。由于故宫博物院原照和日本宫内厅图片都附有当年做好的文字说明或人名标识,更是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史料价值。本书这次刊印了一百零四帧珍贵的照片,包括故宫收藏的《王大臣官弁亲兵照相》册中五十五帧、故宫收藏的其他照片二十帧、日本宫内厅收藏的二十二帧、法国国防部档案馆收藏的四帧。这些照片包含着一百六十二位有姓名官职的官员和一名未知姓名的官员,这样一组群像栩栩如生地站立在后人面前,是十分难得的。
《渤海阅师图》册的高清图像
本书发布了故宫博物院藏《渤海阅师图》册的高清图像,共十开。同时收录了周维强先生的专文《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及其军事图绘》。该文介绍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巡阅北洋海防图》。该画横三百一十六厘米,纵两百五十一厘米,画幅面积达到七点九三平方米。《巡阅北洋海防图》是幅风俗画,画中共有二十八个人物,除了呈现醇亲王、李鸿章、善庆三位大臣在“海晏”轮船上检阅海军的情形外,还包括中外船员和随行人员在船上的活动,场面宏大,栩栩如生,颇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巡阅北洋海防图》
除了视觉图像,本书还收录了这次巡阅前后醇亲王、李鸿章进行筹备和汇报的奏折、电报,慈禧太后发布的懿旨,醇亲王、李鸿章彼此间商讨的书信,相关官员商讨海军发展的说帖。其中最具价值的,一是醇亲王的诗歌,分别收入《航海吟草》和《九思堂诗稿续编》,此为他在巡阅前、巡阅中和巡阅后所作诗歌,加上诗注,保留下大量记事细节,还有其他高官与他的唱和。陈寅恪先生倡导“以诗证史”,醇亲王的诗简直就是在记录历史事件了。二是时任津海关道周馥所作《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详细记载了从筹备到巡阅的诸多安排。两个文件结合起来阅读,对于这次活动会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醇亲王巡阅海防时所作诗歌集《航海吟草》
醇亲王亲拟《航海吟草》送书名单
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往返皆在天津停留。本书收录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 《天津城厢保甲全图》并作解释,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当年天津地理方位的历史认识。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不仅要使用奏折、上谕等档案文献,还应当使用当事人的日记、书信、诗歌等资料。我还特别关注照片、影片和绘画等视觉图像,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也使逝去的年代鲜活具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但在十九世纪的环境中,要具备这些要素,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机遇。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恰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这是驱使我完成这个课题的推动力。也是在王志伟、徐家宁等诸多学人的共同帮助和辛勤编辑下,如今《威宣渤海》赶在岁末出版,这批资料得以清晰完整地公开,在学术界应当是一件值得分享的事情。
今年是甲午战争一百三十周年。在甲午战争发生前八年,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譞在会办大臣李鸿章、帮办大臣善庆的陪同下,浩荡出京,检阅海军。一路上帆樯如林,威武雄壮。旅顺口、刘公岛海军基地都在建设中,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也办得红红火火。李鸿章开始谋划经营胶州澳(青岛)基地。醇亲王给自己制作了一枚印章“皇七子和硕醇亲王渤澥乘风”。从1886到1888年,北洋海军建设达到最高潮,对于正在崛起的东洋邻国日本,起到了震慑作用。本书展示的,就是其走向鼎盛时的一个场景。但是,从照片中也可看到,醇亲王领导的海军衙门各级官员都是旧式旗人,大多数是从神机营搬移过来挂名的。他们的名字,以往未曾在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中出现过,起码证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新式教育,不知海军为何物。海军衙门帮办大臣善庆,拍照时兴致勃勃地抱着一支古老的火铳,这很像是他自己随身携带并被认为值得夸耀的热兵器。从这种状态看,谁能不对这支新式海军的各级管理层倒吸一口凉气?
帮办海军事务大臣善庆(此照首发)
海军衙门成立后,清廷决定原先南北洋直接收支的海防经费,统一划拨给海军衙门收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权力调整。海防经费收入历年来一直被拖欠,而各项开支随着海军建设的深入不断扩大,所以李鸿章就不断将北洋经费的困窘向醇亲王汇报。醇亲王也是捉襟见肘、无能为力。他在巡阅海防结束时慷慨大方地向参阅官兵和服务人员发放赏钱,私下和李鸿章商量,这笔五千两费用要从官员给朝廷的捐款报效中开支。醇亲王还向李鸿章透露了海军衙门经费挪垫给慈禧太后三海工程的内幕,透过表面的光鲜,展现出内里的龌龊和腐败。巡阅活动拉近了李鸿章和醇亲王之间的私人关系,他们诗歌唱和,互赠礼物。李鸿章在给醇亲王的信中说:“承钞示《航海吟草》,指事叙情,历历如绘,将来刊入大集,俾鸿章辈得附骥尾以留名,实为三生之幸。”还说:“海军事宜一时猝难就绪,全赖殿下深明机要,大力主持,可以逐渐经画。”但私下又直白地告诉张佩纶:“邸尚推诚倚重,惟于外事实多隔膜,人才贤否不甚分明。自谓赶办海军,俟亲政后当逍遥避世,亦明知枢辅不甚得力,然无进退之力也。”
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因病去世。三年多后,北洋海军在中日黄海大战中失败。又越半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保卫战中覆灭。这支龙旗飘扬的舰队,寄托着当时中国人对于国家富强和保卫海防的梦想,清政府也为其投入了巨大资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其中深刻的教训,值得后人记取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