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经由朋友介绍,张默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一位旅游向导,对方很快发来过往带团信息和简历。“一对一式服务”“土著导游讲解景点”“入住轻奢酒店/民宿”……种种承诺都说到了张默的心坎上,于是立马交纳了500元定金报名。然而,在出行的前一天晚上,该向导却以家中有急事为由,将他们“转包”给了另一家旅行社。
“和旅行社对接后发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说好的4至6人团突然成了9人团。”张默说,本来选择“小包团”是为了省心舒心,没想到却被摆了一道、擅自转团。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提起前阵子的出游感受,来自重庆的大学生张默(化名)心里满是郁闷。为了玩得舒心,张默特意报名了“小包团”(独立包团、自组团),没想到却掉入重重套路。
在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看来,“小包团”旅游中,事先承诺的团队人数、食宿、游览行程等安排与实际游玩时常常不符,这种情况既构成虚假宣传,也构成合同违约,除应承担民事责任外,商家还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签订合同时,如果旅行社利用格式合同误导消费者或推脱责任,格式条款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
2024-12-16 19:32:49刘新建
“在我们明确表示拒绝后,对方又说可以先来看下情况,不满意再退款也不迟。我们信以为真,结果到了之后工作人员却不断催促我们尽快把行李搬上车,语气很冲,我们明显感觉不安全,拒绝上车并返回住处。此后,向导和他安排的人多次通过聊天软件和电话骚扰我们。”张默说,对方不仅拒绝返还事前交纳的费用,还索要空位费。
2024-12-16 19:35:01云步
“我是因为喜欢SUV车型且人数较少才选择了这个团,对于要换车我不能接受。当我拒绝后,第二天他们竟然把我们转到了另一个比原先人数多了不少的旅行团。拼凑而成的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诉求都不一样,几乎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这次旅行毫无体验感可言。”刘女士说。
2024-12-16 19:31:36小傻冒、一枚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只要有驾照,不管有没有开车经验、对路况熟不熟,都能来当领队司机,不把旅客的安全当回事。行程6天,司机每天都疲劳驾驶,开车打瞌睡,有次急转弯差点没反应过来把我们‘吓个半死’,我们全程都要盯着他提醒他,紧张得不行”;“报小团4500元一个人,最后一天直接不管我们了,维权好难”“没啥服务不说,关键是司机还让你消费,你不消费,他敢把你丢到荒郊野地”……在社交平台,记者看到有大量这样的“避雷帖”。
2024-12-16 19:31:45在旅途
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当时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一张纸质版的“旅游报名表”。表中显示,王女士的旅行团由她们4人单独成团,在行程开始前,旅行社的客服详细说明了所包含的服务项目,但“合同”中却规定服务内容以与客服的聊天记录为准。
2024-12-16 19:31:02ly0074305
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小包团 避雷”等关键词发现,不少网友在发布的投诉、求助帖子中提到,一些旅行社在宣传中承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丰富的行程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
2024-12-16 19:31:01哲哲
今年9月,来自山东的王女士与她3个朋友一同报名参加了某环线旅游的“小包团”,原本约定好的全程配备无人机,结果出发后司机却告知仅在一处旅游景点可以使用无人机;原本承诺在某个草原景点可以免费体验骑马射箭和藏服拍摄项目,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却表示这些项目收费;之前负责沟通的客服,旅游一开始就无法联系上,旅行团聊天群内的管家也不再回复任何消息。
2024-12-16 19:30:57缘分你我
跟团游太累,自由行太贵,近年来“小包团”逐渐兴起。《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小包团”日渐火热的同时,不少问题也随之暴露,一些经营者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引流,使用虚假宣传、不实承诺等不法方式推销旅游产品,组团成功后小团变大团、擅自转团,服务大打折扣,使得不少选择“小包团”的游客权益受损。
2024-12-16 19:33:14小公子~
据旅游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小包团”基本已形成固定套路:网红领队或客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吸人眼球的软广告,等待游客上钩;随后,旅行社作为中间商,进行对接分包,将这些网上吸引来的游客资源“转包”给其他旅行社;最后,这部分客源再次被分包给整个服务链条的末端——拼车司机,由司机充当陪伴游客的“导游”角色。
2024-12-16 19:34:03zzh926